人工智能全面融入航天领域,可回收复用发射系统成为主流,大型星座带来新平台经济,地理信息从二维向三维全面过渡,手机直连卫星,小型航天器成本急剧降低,在轨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商业载人航天规模化……空天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产业机会何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4月25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市高新区承办,银河航天联合承办的2023中国航天大会分论坛“空天信息产业未来大会——产业新10年的战略与路径”在合肥举行。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了《空天信息产业未来议题》,收集了全球近200个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对空天信息产业未来的预测,以人工智能对这些观点加以分析,并重点征求了多位院士和多家国际企业的意见。
空天信息领域最受关注的10个议题。左侧是中国学界、产业界关注的议题,右侧是国际学界、产业界关注的议题。
中国学界及产业界对卫星互联网关注度最高,其后是车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融合。国际学界及产业界首选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地理信息领域的融合;实时服务,或者说“空间即服务”——对地面信息快速采集、快速传输、快速计算,也受到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排在第三位,其中包括智能化工程设计、敏捷的航天器制造、云化的数据处理和分发等等。
国内外共性的未来议题是: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在国际业界,卫星互联网涵盖于“近地轨道”议题内。国内关注的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车联网的巨大需求,而卫星、航天领域将为此提供更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持;另一个是智慧城市,在国外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广泛而庞大的城市和社会数字化治理市场。而在国际上,不仅实时服务受到高度关注,同时在轨服务、太空采矿等也正进入产业化测试。
在人工智能议题中,左侧是国内学界、产业界的关注要点,右侧是国际学界、产业界的关注要点。
人工智能如何融入空天信息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在报告中介绍了“开放地球平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全球时空观测数据的高性能管理与服务方法、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库和深度学习框架、地球时空知识图谱、全球多模态数据融合三维可视化、智能决策与分析、知识驱动的开放地球引擎等要素的“开放地球引擎OGE”,希望最终形成从硬件、软件到数据的生态平台。
在卫星互联网议题中,左侧是国内学界、产业界的关注要点,右侧是国际学界、产业界的关注要点。在国际业界,卫星互联网被涵盖在近地轨道议题内,其他还包括太空数据中心、太空旅行等。
卫星互联网在中国是最受关注的议题。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在以“搭建通往未来的太空信息高速公路”为题的主旨演讲中谈到,太空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伴随着摩尔定律上天,星座呈现低轨化、超大规模、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并互为关联、相互促进。未来随着更多种类卫星发射入轨,手机直连卫星、与工业领域结合等卫星应用也在不断丰富,融合了通信、计算、感知等功能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泛在智能的新时代。
与会者也提出,卫星互联网将构建一个全新的系统,不只是航天器和数据简单增加,而是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平台、经济引擎。
实时服务、在轨服务和太空资源将成为三个重要的未来市场,而它们都以低成本发射作为支撑。商业航天支撑下的太空竞争,首先是发射成本的竞争。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行业咨询顾问张乾乾以“下一次增长与契机”为题,展望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特别是空间大数据、空间AI、数字孪生城市等技术的推进。他认为,产业发展必须在数据层面开展更多工作,打破“数据壁垒”。未来10年,空间信息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在以“下一代卫星技术:未来已来”为题的圆桌讨论环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彭木根,空中客车公司防务与航天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国地区业务负责人杨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系统开发负责人于龙江,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503所)系统论证中心主任张拯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信息部副部长、总师助理胡泽岩等就新技术应用、产业制约因素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与会者认为,面对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新一轮发展契机,空天信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激发出更有生命力、更加可持续的市场化模式。
来源:新华社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