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商业 >

每日播报!什么比赛汇聚6到67岁选手?这个科普“小讲台”上有科创“大视野”

时间 2023-06-11 22:19:31 来源:广州日报  

6月11日,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落下帷幕。小学生参赛是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不同于其他省市科普讲解比赛的一大特色,本届大赛首次举办中小学生组公开选拔赛和网络竞选赛。


【资料图】

科普知识怎么讲小朋友最爱听?小朋友最明白。时下科技热点话题有哪些?来自科研院所的精英们一一来讲解。大赛让大朋友的手牵起小朋友的手,以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科普讲解,唤起更多人对科学的探索热情,鼓励全民参与科普,让科普惠及全民。

大赛现场 

ChatGPT、太空天梯、中国天链……最热话题应有尽有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讲解比赛的讲台虽小,关注了不少科技“大话题”——比如,既有“人工智能:ChatGPT”“太空天梯”等时下科技热点话题,也有“海姆立克急救法”“荔枝品种”“乳牙龋齿”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内容,更有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天链”“国产大型客机C919”等大国重器的关注与探讨,还有对“数字经济-东数西算”这些国家战略性部署的深刻研究……讲解主题涵盖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选手风采

来自汕头的中学生选手,讲述了家乡发展“蓝色粮仓”的最新情况和其中的科技“巧思”。每个深海网箱的直径达到80至100米,深度可以达到12米,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高度,“如此庞大的‘甜甜圈’,是如何固定在大海里抵御台风袭击的呢?”

原来,网箱有“左右护法”——“抗台风”的锚泊系统和“躲台风”的升降系统。她介绍,锚泊系统用于固定,由缆绳和水泥块做的锚组成。“水泥块为何缺了个角?缆绳就是要固定在这个斜面上。当海底的浪潮袭来,绳索在斜面上拉动时,水泥块的后半部分就会翘起来,前半部分由于受力较大,就会斜插在海底的泥沙中,增大阻力,也能在海底缓慢移动,不至于让绳索崩断。”网箱的主浮管就像“救生圈”,让网箱浮起来。在台风或赤潮来临前,渔民就会往主浮管充水,让网箱下沉到水流平稳的区域,等到风暴结束再充气浮上水面。

选手风采

广州日报记者看到,总决赛60位选手各显神通角逐最终宝座,他们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有的更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表演,把深奥的科普知识形象化、把尖端的科技成果生活化,让科普讲解大赛既是知识课堂,也是“视觉盛宴”。

最终,广州代表队吴诗恒、黄埔海关代表队王瑜、湛江代表队李翼扬等10名选手荣获成人组一等奖,中山代表队李云翮、东莞代表队吴俊枫等5名选手荣获中小学生组一等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三等奖、专项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

选手最小6岁最大67岁,直播观看人次达360万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把面向全民的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要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全社会都有科普责任。

如何推动“全民参与”?选手要有多样性,来自多领域。据悉,自今年4月启动大赛以来,广州、深圳、珠海等20个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和水利部珠江委、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省气象局等18个单位举办了近40场预赛(选拔赛),最终从3296名报名选手中选拔推荐出39支代表队、242名选手晋级决赛,选手报名规模和入赛人员皆创历史新高。

选手风采

本次进入决赛的选手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67岁,除了中小学生,还有博士研究生,不仅年龄、学历层次跨度大,还覆盖了各行业领域,既有来自科研院所的科研精英、博士后,又有来自科普场馆的讲解员,还有众多公务员、医护人员、高校师生和社会科普爱好者和志愿者等。

本届大赛更创新赛制,首次举办了中小学生组公开选拔赛和网络竞选赛,来自全省各学校的近500位选手积极参与。他们从容自信、毫不怯场,聪明地运用各种小道具配合自身的主题演讲,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科技风采。

为让更多观众从科普讲解大赛感受科技魅力,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本届大赛也在多个平台进行视频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共享科学盛宴。大赛官网访问量达45万次、最佳人气奖投票活动超17万人参与,直播观看人次共计超360万,在全社会掀起科普传播热潮。

选手风采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劳帜红介绍,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是目前广东省范围最广、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竞赛,旨在面向全社会选拔优秀科普人才,广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

大赛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线上线下累计关注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逐步发展成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参与热烈的科普标杆品牌。未来,大赛还将进一步创新科普形式、拓宽宣传维度、丰富科普内容、建强科普人才队伍。他呼吁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共同讲好广东“科普故事”,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入社会、惠及公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