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自己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体检报告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字眼:“肺部见条索影”,结论里则写着:“局部纤维灶”或者写着“两肺纤维化”,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于是到网上搜索答案。
(相关资料图)
可搜到的都是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内容:“不是肺癌的肺癌”、“诊断后只能活两到三年”……于是开始胡思乱想,其实大可不必。今天,我就告诉大家如何正确分辨其中的“纸老虎”与“真老虎”。
正常肺是什么样子
肺是胸腔内用来呼吸的器官。气管延伸到胸腔内开始不断分支,最后逐渐变小到只有两三根头发丝粗细时不再分支,而是形成一个个小室,这便是肺泡,也叫肺实质。
它们像气球一样充气与放气的过程就是我们呼吸过程的一部分。而伴随肺泡生长,将它们固定,为它们提供营养,协助它们参与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其他组织,比如血管、淋巴管等等,我们称之为肺间质。
在胸部CT上,密度高的组织为白色,密度低的组织为黑色,所以充气的肺是一片黑色的,而充气肺泡中间夹杂着像树枝一样的白色实际上是血管和支气管。
什么是纤维化
纤维化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它就像是发生在肺组织中的瘢痕。其产生的原因不是跌打损伤,而是因为过往有过炎症或是其他因素损伤了肺实质或肺间质。我们机体为了修复这些损伤,激活了肺部的纤维母细胞,但是纤维母细胞并不能将损伤修复如初,只能通过分泌胶原蛋白来填补这些损伤部位。
这些胶原蛋白形成的纤维就像受伤的肺组织的“假肢”,能起一些支撑作用,但却没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自然会导致肺功能的障碍和降低。同样,瘢痕有小有大,纤维化的程度也就有轻有重,怎么可能因为手臂上有一个小瘢痕我们就去截肢呢?纤维化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家看到“纤维化”诊断时,先别慌,应该不需要手术切除。
纤维化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正因为纤维化并非独立的疾病,肺部的纤维化通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病,那么间质性肺病有哪些病因呢?这就不得不提“间质性肺病”的分类了,别看只有短短五个字,包含近200个不同的病种。
这些疾病当中,有的病因相对明确,是某些环境暴露或感染导致的肺部表现,比如尘肺、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纤维化等,还有一些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肺部表现。
无法找到病因的又被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病种,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特发性肺纤维化。该病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慢性进行性发展,相较其他类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生存时间更短,平均生存期仅2~3年。关于肺纤维化的极端科普大部分来自这个病,以至于很多人一听到自己有肺纤维化就觉得自己活不久了。
对肺会造成哪些损伤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肺部结构破坏性疾病,它对肺部结构的损害在于肺内形成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在肺间质。
这些胶原纤维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反应,就好比皮肤受伤形成的瘢痕时间长了会收缩一样。这种收缩会撕裂肺泡,拉伤支气管,导致蜂窝肺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最后肺组织体积逐渐缩小、变硬,肺的收缩和舒张幅度变小,从而限制了吸入肺内的空气量,而且肺泡周围由于间质的增生变厚,阻碍空气中氧气进入肺泡周围血管,氧气的交换能力就明显下降了,最终会发展成呼吸衰竭。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程很难逆转,患者的肺功能障碍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还可因某些事件出现短期急剧加速的情况,称为急性加重,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威胁生命。
患者真的只能活两三年吗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程差异比较大,大部分患者病情呈缓慢进展趋势,还有部分患者因为某些原因发生“急性加重”,短期发生肺功能急剧恶化。 有研究数据显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平均生存期是2~3年,但不代表所有确诊患者都只能活两三年。
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并非都遵循一个发展模式,也就是存在疾病异质性:即患者的病情进展也有快有慢。随着抗纤维化药物的问世及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数据都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以从药物治疗中获益,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发现纤维灶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旦发现胸部CT检查报告上有纤维灶三个字就开始害怕,看了网上的科普更加无所适从,感觉活不了多久了。这种过度恐慌现象就好比刚查出小结节就开始害怕自己患癌,影响寿命。其实,人关注自己的健康没有错,但一定要冷静分析,最好到专业机构就诊。
以“体检发现肺部结节”为例,虽然肺部结节当中有10%可能是恶性,但绝大多数肺部结节以良性为主,发现肺部结节不等于给疾病定性。
同样,CT报告上出现“纤维灶”三个字也要分清楚是局限性的还是弥漫性的?是否纤维化性肺疾病?是特发性,还是其他类型的间质性肺病?即使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只要肺功能不是很快下降,患者也是可以长期生存的。
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仍被认为是病程不可逆转的疾病,已有两种上市的抗纤维化药物,尽管不能完全逆转病情,但能够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氧疗和科学的肺功能康复锻炼对于肺纤维化患者有积极的帮助。终末期患者可以考虑肺移植。
此外, 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戒烟;避免长时间停留在人员拥挤、空气浑浊的室内;避免饲养宠物;避免潮湿环境、接触粉尘;保持生活环境清洁;注意遵医嘱用药、规律复诊。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苑
来源:健康中国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